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出席文津圆桌系列论坛之以“互联网 普惠金融”助推“三农”新发展并发表讲话
2017年 05月17日

        主题:文津圆桌系列论坛之以“互联网+普惠金融”助推“三农”新发展

  时间:2016年06月17日

  主持人:吴亮 新华社瞭望智库总裁

  主持人:非常荣幸欢迎大家参加我们这次“互联网+普惠金融”助推“三农”新发展的文津圆桌,首先介绍一下今天出席的各位领导和嘉宾:夏林,是我们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也是我们主办方领导。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原副组长、国务院扶贫办原主任刘坚刘老师。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现任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行长。国务院扶贫办开发指导司副巡视员侯永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综合政策研究室主任雷曜雷主任。还有来自企业的领导,一是京东金融副总裁许凌,国鼎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裁吴立品,杭州同盾科技有限公司CEO蒋韬蒋先生,资邦控股董事长资邦金服董事陶蕾,蚂蚁金服农村金融事业部运营总监陈嘉轶。

  现在会议正式开始,希望大家围绕主题说一些让大家“解渴”的东西。实际上在农村金融方面,我们也跑了很多地方,出了很多内部文件,这个问题很重要。现在不一样了,发生了很多新情况,包括今年年初开始互联网金融的整顿,涉及到农村金融这一块到底是什么情况呢?我们记者和研究员也带来了很多新情况。

  以下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同志讲话实录。

  李东荣:首先,今天的主题“互联网+普惠金融”选得非常好,因为我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银行从事货币信贷工作。刚才我看到扶贫办的刘主任,也让我想起过去与扶贫办同志一起组织推动农村信贷工作,30多年前我最早接触的贷款业务就是对于农村的扶贫贴息贷款、老少边穷地区开发贷款、还有供销社的贷款等。也在这些工作中接触了很多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内容,对农村的金融问题积累了一定认识,所以今天谈这个话题感到比较熟悉和亲切。同时,我也深深感到这是一个我们面临着长期挑战的全球普遍难题,不仅在我们中国是难题,在全世界都是难题。如何让老百姓得到公平、公正、高效、便捷和便宜的金融服务,这是全球的难题,全球都在共同推进这个问题的解决。

  联合国2005年就把普惠金融概念树起来了,要求全球为实现普惠金融目标共同奋斗,并对此非常重视。联合国秘书长还设了一个普惠金融的特别代表——荷兰王后马克茜玛女士,她于2014年11月来过中国会晤了周小川行长,并参加了由我主持召开的普惠金融发展圆桌会,她很关心我国普惠金融做得怎么样,到底做了哪些工作,取得哪些效果。

  她特别跟我们讲了非洲肯尼亚手机银行的案例,我告诉她我们中国在普惠金融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其中在移动金融的技术安全等级方面会比非洲更高,因为非洲的手机支付虽然很好很方便,但是安全级数还是比较低。如果出现不讲诚信和欺诈行为,很容易让老百姓蒙受经济损失。普惠金融这个课题是全球共同关注的课题,全球将共同围绕这一目标,希望能让普惠金融延伸到农村的每一个角落。

  今天谈普惠金融更有现实意义。一个可喜的现象是,党中央国务院将发展普惠金融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几年在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务院的诸多重要文件中,均出现了“普惠金融”、“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三个词。特别是去年国务院发布《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这说明国家已经把它提到一个很高的地位。我们金融机构的同志,在指导思想、奋斗目标以及实现的路径上比过去更加清晰了,因而“互联网+普惠金融”这个题目很有战略意义。

  实践中,要真正实现“互联网+普惠金融”,应解决我们所面临的一些历史性难题。我个人认为,全世界普惠金融的难题都离不开以下这三个:

  第一个问题是成本高,特别是边远地区、人烟稀少和交通不便的地区,我们传统做法就是设机构、派专人,以及建设一些基础设施。

  回到金融的本性上,金融实际上是符合经济规律的市场产物,所以它首先要讲价值规律、成本核算,商业金融机构也因此天生具有逐利性,必须向股东有所交代,这是必然的。当然,金融机构也要讲社会责任,也要整体上考虑社会平衡。也正是因此,全球遇到的首要难题就是解决实现普惠金融面对的高成本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效率低,金融机构在大城市相对好做,因为规模大、设施比较先进,工作比较方便,但要深入到具体地域例如边远地区,受各种条件的制约就很难设置先进的设施,这是效率上的问题。

  第三个问题是商业不可持续性,毕竟金融机构是个经济组织,遵循经济基本规律,如果商业不可持续,即便有一腔热血也难以将普惠金融延续下去,更别说做深做扎实了。

  前些年,我们很崇拜孟加拉被称为“穷人的银行家”的穆罕默德·尤努斯,他经常到北京来拜访,也到人民银行的五道口金融学院分享孟加拉的普惠金融经验,但实际上他的模式到后来也很难持续,也回避不了全球普惠金融推行过程中遇到的这些共性难题。但今天我们可喜的看到,全球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实现普惠金融提供了可能的手段和解决思路。我们认识到,仅依靠传统模式是不够的,仅凭热情和愿望也是不够的,要把普惠金融通过运用科学技术和和讲求经济规律结合起来,真正推动普惠金融的实现。

  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跃发展,实际上正在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有力的支撑。

  例如,传统金融服务首先要设网点、设机构、安排专人,但如果金融交易量达不到一定规模比例,安排专人则很难维持。但在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条件下,这个问题有可能妥善解决。此前我在浙江一次讲课中提出“无网络不金融”,是指在当今及以后的金融发展环境中,所有从事金融业务的机构都不可能离开网络,更不可能离开移动网络,网络为金融服务延伸到“最后一公里”提供了可能性。

  总结来说,普惠金融是我们的共同需求,而互联网金融尤其是移动金融是实施普惠金融的有效途径。我们应该通过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将金融服务延伸到每个角落,让每个老百姓都能够得到公平、合理、有效的服务。

  目前,许多金融机构,不论传统金融机构还是新兴金融机构,均结合中国的实际运用科学技术在改进金融服务方面做了积极的尝试,包括蚂蚁金服、腾讯、前海微众银行以及工农中建等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等。

  我个人认为,要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推动普惠金融实现,应注意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安全性。用移动金融、互联网技术来实现普惠金融,要警惕一些骗子打着互联网金融的外衣提供一些不太可能的理财产品,把老百姓的钱骗去。尤其在农村,财富的积攒尤为不易,一个欺诈的理财产品可能摧毁一个家庭。因而要发展普惠金融,首先就要解决好安全性,即金融服务不论是传统手段抑或现代手段,安全是第一位的,首先要保证老百姓在金融交易中不要轻易地被欺诈和产生损失,尤其在农村地区。这也对技术上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是便利性。要方便,要能够很有效、很简单地操作实施,就像“傻瓜相机”般易于操作、便于知晓,尤其要容易明白金融产品的基本要素和风险性,要让老百姓拿起手机等金融机具就能很简单地进行存款、取款、汇款、融资、理财等操作。当然,这也涉及到农村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

  第三点是最重要的,即经济性,也就是解决普惠金融成本的可承受性,要让老百姓用得起、用得值当、用得划算。

  上述这三方面解决好了,推进普惠金融才可能有真正的新的突破。

  实际上,当前全球对于普惠金融与现代通信技术的融合,都非常重视。最近G20专门设立了研究数字金融和数字货币的工作组并提出了一些原则,要求利用最先进的技术来让金融服务能够为所有人提供便利。具体到中国国情,我个人觉得在前述基础上,还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市场主导,优化政策环境。金融毕竟是市场行为,须遵循市场规律,尤其商业金融机构须考虑商业可持续性,因而普惠金融还要遵循市场原则、市场导向,不能光凭热情来解决,否则很难持续。要综合运用我国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投资政策和互联网产业政策来支持互联网+普惠金融,例如前段时期通信运营商降低了宽带费用,将4G宽带服务覆盖面扩大并延伸等等,这都是很好的政策,在便利了老百姓的同时也降低了各类金融机构提供互联网金融服务的成本。

  二是覆盖基础服务,实现重点突破。要统筹考虑城乡总体发展,使金融服务实现全覆盖,即不论是采取传统网点服务手段还是新兴技术覆盖手段,网络覆盖到哪里,金融服务就跟到哪里。例如,我国最年轻的地级市——海南三沙市,如果按照传统习惯,这一地级市应该具备金融机构的普设机构,因为它是一个厅局级单位,而银行是处级单位,按过去的惯例应该设立分行一级的机构,比如设立工商银行三沙市分行等。我们分析发现,该市人口与陆地面积较少,并不一定需要新设很多很大的机构,重要是解决尽管人口少但服务要覆盖到的问题,由于通信信号已经覆盖,所以现有的工商银行通过各种电子金融服务机具,也能满足其基本的金融服务需要,这就是现代通信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网络作用于金融服务的体现。

  从我们长期的工作实践来看,农村的金融服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最简单的是现金收付。传统思想认为,我卖农副产品,怕你打白条,能不能一手交货一手交现金,例如早年农业银行的现金收付服务就是把现金“扛”到田头,在田间地头就把现金发给你。现在不需要了,有银行卡和POS机,包括农民的手机实际也是一张银行卡,直接把钱通过农民的手机打到他(她)的银行账户里。

  第二项服务是资金汇划服务。目前的银行支付结算服务网络已覆盖全国绝大部分地区。

  第三项服务是融资服务,即农民要借款,生产流通资金不够时就要借钱。过去,农民借钱要跑到办事机构,近的有几里,远的甚至几十公里。现在,各家银行可通过各种机具提供移动贷款,在对农民的资信做了审查并确定授信额度之后,只要在这个额度之内,农民不需要到现场,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上银行或手机银行来解决贷款问题。包括我国的征信服务,目前还只在PC端实现,今后也可以通过手机来实现移动端查询。查阅个人的征信报告将不再需要去银行,打开手机就可以,向银行贷款和还款也可以通过手机来实现。这就是融资服务和征信服务的发展方向。

  第四项,是随着老百姓生活改善之后新出现的一项服务,理财服务。我个人感觉现在做得很不够,应该帮助农民在讲求安全风险的前提下,实现个人财富的保值增值。目前,农村老百姓在这方面分享的金融服务还是不够的。

  在我前段时间的调研中发现,边远地区的老百姓随着改革开放后经济状况的改善,收入增加了但却不太知道这些收入怎么打理,他们是缺乏这方面经验和知识的。现在农村银行机构所提供的这方面服务还很单一,通常是存款业务,实际上随着当前互联网环境的改善,老百姓的金融理财方向应该可以多一些选择,问题是要解决好农民金融知识缺乏和风险防控能力提升的问题。如果辅以很好的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和引导,不但他们的现金收入能通过理财取得更高的收益,银行机构乃至整个金融部门的金融产品也会开辟更大的空间,并且获得这些理财产品服务只需要一部电脑或智能手机,那么何乐而不为?现实问题在于,很多农民不熟悉这些业务也不善于打理财富,赚一点钱就放进存款帐户里,顶多期限长一点。

  综上所述,农民的金融需求主要存在于这四方面,这就为普惠金融的实现提供了很大的天地和舞台。我们有很多工作可以做。

  要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鼓励创新发展。创新是必须的,通过创新能使金融服务更加便利地惠及全国各地,但风险防范是个永恒的主题,金融业绝对不能缺乏风控,不论是企业或个人,是投资方或融资方,都必须注重风控。尤其是发展“互联网+普惠金融”的过程中,不能因为过度强调创新而忽视安全防范,导致一些农村企业遭受损失,或者农民个人财产遭受损失。

  这就需要我国金融业基础设施的建设、身份认证体系的建设,以及各类业务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来保证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性。

  最后我想提几点具体的政策建议:

  第一,要实现“互联网+普惠金融”,必须结合中国的实际,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和做法,而发展普惠金融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固定模式,各国情况均有差异,中国若采取肯尼亚和孟加拉等国的模式,恐怕风险会很大,还是必须尊重本国国情。具体上,我国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情况还不一样,西部地区比较简单,但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各类情况复杂,因而要特别注重风险防范。例如,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80%都高度集中在东部6省,参差不齐,与西部地区形成较大差距,因而要有选择、有区别地借鉴国际经验和做法。同时总结我们中国自己的经验,各地在互联网金融管理上也在积极探索,只要这些方法是科学的,符合实际的,有安全保障的,都可以研究和借鉴。

  第二项建议,鼓励各类从业机构发展良性的竞争和合作关系。当今社会已经不能相互割据地来发展金融了,我国的电子商务、银行、证券、保险以及互联网企业均各有优势,尤其互联网企业在客户资源方面优势明显,例如蚂蚁金服的支付宝就黏住了大量客户,拥有很重要的资源。我们应该鼓励互联网企业发挥其技术能力和计算资源,鼓励传统银行机构与新型互联网企业发展合作,扩大合作空间。同时,传统金融机构还可以发挥其长期积累的风控经验和管理经验,以及人才优势,将其比较成熟的经验和比较有效的做法,与互联网企业形成良性互补,实现“1+1>2”的效果。

  第三项建议,要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是个好东西,但如果引导不好,让其中一些动机不纯的害群之马存在,就会影响整个行业。所谓规范地发展,当前首先要把市场秩序重建好,因为创新总是走在监管的前面,但监管不能过于滞后,监管层要在发展的过程中及时地把措施补充到位,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不断发酵和扩大。所以当前的重任是对互联网金融进行全面整治,把害群之马清理出去。

  我个人认为,当前互联网金融企业可分为三类,一类是经营较好的企业,具备良好的动机和管理实力,能实现比较好的风控并取得较好的市场效应。第二类是发展动机良好但自身受各方面条件制约,内部的风险管理能力、管理资源或者资金实力有限。这类企业需要加强教育和帮助,使其把内部措施夯实好,茁壮成长起来。事实上,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愿望和热情,希望搭上互联网金融的快车,同时实现企业和行业的高速发展,但金融是一个很特殊的产业,需要诸多很重要的手段和方法,倘若不具备金融方面的经验、人才、基础设施条件,光凭热情是无法将企业办好的。第三类,就是一些动机不纯的企业,借互联网金融的“东风”来非法集资等,妄图实现个人发横财等私欲,必须清理出去。

  第四项建议,要积极稳妥地发展移动金融。移动金融目前得到了全球的公认,是移动互联网和金融深度融合的产物,具有两者的双重基因以及服务渠道多、范围广、效率高、适应信息时代条件等特征。当前,一部智能手机基本能实现所有的金融服务,接下去如果发展规划得好、建设得好,现金收付业务、资金融通业务(借贷)、征信业务或理财业务均可以实现。

  实际上,移动金融已经让中国的发展跳过了欧洲的“投币阶段”,例如早前,国外大量使用现金,而后出现大量售货机,将纸币换成硬币进行投币交易,等等。当前,中国已经跳过了这一阶段,直接从现金收付跨越到卡支付,而卡支付例如银联卡的闪付,还有互联网企业创新的微信支付等,如今都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特点和优越性。其核心,是判断它们的安全等级,做到既保证安全又便捷支付。这一点上,我觉得我们的年轻人有眼光、会选择。我自己也常用微信支付,非常方便。

  现在中国的移动金融手段尤其移动支付手段,已经使我国的现金收付有了很大的改善,相信今后我国在钞票印刷尤其硬币铸造上将显著地减少,没必要再大量印制钞票尤其硬币。这也随之减少了很多附带的问题,例如过去如何防止假币是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很头疼的问题,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出行都广泛涉及到假币鉴别,由假币鉴别技术以及生产配置假币鉴别机带来的使用成本,将会随着移动支付环境的普及而不断减少,现金的使用也会不断减少,向更集约、更绿色、更科学的方向发展。而这也是全世界的发展方向。

  所以相对于广大的农村地区,如果移动金融的技术、互联网金融技术用得好,普惠金融的实现是很有希望的。

  最后,我记得我们年轻时学习毛主席的教导,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知识青年在那里可以大有作为的。那么借用这句话,对于今天掌握了现代科学技术的金融机构而言,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在那里他们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主持人:谢谢李行长。我是记者出身,我有一个问题请教,互联网金融的大的整顿已经开始,现在作为互联网金融协会,你感觉监管难点在哪里?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李东荣:因为是新生事物,一开始大家认为怕压抑了发展,需要观察一下,因为对新事物要有容忍度,先观察哪些是好的。我认为之前有一些企业实际上并不是做互联网的,只是打着互联网的旗号,根本就没有这个业务,确实是影响了这个市场的次序。所以党中央国务院对这个问题很重视,首先肯定互联网金融是我们国家金融改革的一个重要产物,它能对支持我们的实体经济发展有好的作用,这是值得肯定的。

  但发现这些问题之后应该及时整治,把那些不好的现象清除掉,避免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在的做法是通过整治、梳理、摸清底数,把情况搞清楚,哪些是非法的,哪些是在政策上有模糊不清的,把他们引导到健康发展方向。目前整个整治工作按照国务院要求是这么做的,人民银行、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还有国家各部委共同努力,我们协会也参与这项工作,大家共同营造一个互联网健康发展的氛围。